成昆铁路救援:短短2秒钟,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下车的机会

成昆铁路救援:短短2秒钟,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下车的机会

8月14日上午,雨过天晴,楚青尼日河岸格外平静。成昆铁路爱岱二号隧道出口处,数十名抢修人员正在全力组织清淤清障。两次冲过后,线路清理工作继续进行。

12时44分,190多米高处山坡上的岩体突然毫无征兆地坍塌。瞬间,数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滑落,包括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动力段员工杨明、何瑶在内的17名工作人员在紧急救援中失联。

成昆铁路救援:短短2秒钟,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下车的机会

他们为了肩负成昆铁路人的责任和担当,置生死于不顾,不顾安全,视应急救援为冲锋的号角和磨砺筋骨的锻造,用行动做出了令人敬佩的选择。他们是铁路的骄傲,是人民的英雄,值得永远铭记。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凉山上的“慢车”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钟摆”,把旅客从大凉山的一端送到另一端,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曙光。

凉山地区位于大陆腹地的封闭区域,交通闭塞,人们沿路线出行极其困难。1970年,一个项目的建成给这个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让大大小小的落后的凉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昆铁路作为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钢铁大动脉,对改善凉山交通条件、密切与西南地区全国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成昆铁路开通运营近半个世纪以来,生活资源、教育资源、农业资源等。沿线贫困地区的产品通过这条铁路与外界进行了交流,凉山“聚宝盆”里的产品被这条钢铁巨龙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的辽阔土地。

穿梭于成昆铁路的列车就像帮助当地群众精准脱贫的“绣花针”,串联起凉山和凉山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

交通强国和铁路先行,铁路始终把成昆铁路的发展作为西南铁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今年上半年,成昆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84万吨,每天有2万多名旅客通过成昆铁路前往各地,是沿线群众出行、运输货物必不可少的重要通道。

对于沿途的彝族游客来说,铁路承载着他们旅游、经商、上学的愿望,是他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希望之路”。每天忙碌的慢车,早已成为他们致富、求学、希冀的汽车。

成昆铁路救援:短短2秒钟,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下车的机会

7月底以来,由于持续强降雨,成昆铁路沿线路段多次发生水害,导致线路中断。由于铁路沿线很多地区公路条件极其恶劣,这条“希望之路”被迫中断,意味着铁路沿线成千上万的人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赶着猪和羊,扛着玉米和土豆走上“致富之路”谋生。这也意味着,在9月即将到来的开学季,铁路沿线成千上万的学生无法按时回到课桌前,拿起崭新的书本。

面对沿线人民的殷切期望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大责任,在洪涝灾害的关键时期,如何高效完成抢修任务,快速恢复交通,是成昆铁路人不得不攻克的难题。

成昆铁路沿线山体陡峭险峻,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是典型的山区铁路。这是中国最严重的山区铁路之一。

成昆铁路穿越大凉山地区,峡谷间蜿蜒,穿越南北向放射状构造带和南北向地震带,断层等各种灾害性地质问题极为发育。全线500多公里位于地震烈度7至9度的地震区,其中200多公里为8至9度。成昆铁路途经四川盆地、盆地周边山地、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沿线存在多种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地质隐患分布较高,为世界罕见。

在“白云绕腰,波涛作伴,绝壁踏空”的险恶条件下,只有与天、地、山、水的搏斗。成昆铁路建于1958年,直到1970年7月才全线贯通。显而易见,施工难度大,工程艰巨,施工复杂。

为了在“筑路禁区”修建铁路,筑路大军以“让山低头,让河让路”的英雄气概,跨过急流险峻,与险峻的大山搏斗,冒着艰险,战斗而死,创造了征服自然的伟大奇迹。

建造和运营都很困难。成昆路是成昆铁路近半个世纪的运营史,是铁路人与艰难险阻作斗争的历史。铁路人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谱写了一曲雄壮的应急救援之歌。

成昆铁路救援:短短2秒钟,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下车的机会

一代又一代,一直奋战在成昆铁路的铁路人不畏艰辛,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奉献精神,共同守护这条钢铁大动脉的安全。

虽经千锤百炼,依然坚韧,铁路人在保护成昆铁路的战斗中,越来越努力,越来越勇敢。成昆铁路每年都要面临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在一次次与灾难的面对面对抗中,铁路人一次次迎难而上,将成昆铁路从危险中拯救出来,成昆精神一年比一年坚定。

这一次,灾难极其严重。

7月底以来,甘洛强降雨持续。7月25日至8月15日,短短21天,甘洛县新石坝镇岩润村测站累计降雨量达到303毫米,而甘洛县年平均降雨量仅为880毫米。暴雨造成成昆铁路甘洛段多次泥石流、滑坡,导致交通中断。人们为了打通铁路线日夜奋战,但水患却一次次卷土重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成昆铁路救援:短短2秒钟,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下车的机会

“成昆铁路自7月底首次停运以来,我们接到了上万个咨询电话,其中近一半是沿线群众打来询问铁路何时开通的。”铁路12306客服人员回忆,“电话那头的彝族汉语虽然不太流利,但确实能感受到他们渴望尽快恢复交通的心情。”

老百姓心里着急,铁路人看在眼里。此时,一方面是水毁不断的现场,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

“当时,他们完全有机会安全地从现场跑出来。然而,对于挖掘机师傅来说,对于现场的其他人来说,何瑶和杨明回头提醒其他人‘快跑’,只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在短短2秒内安全跑出的唯一机会……”西昌动力段工长陈坤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我在跑的时候,听到和我一起跑的同事按响了对讲报警,附近所有的车站列车都能收到报警信号。”陈坤回忆说,他感觉整个山坡都要塌了。

跑着跑着,陈坤发现身后不断有落石追赶,有落石砸到了他。跑出一定距离后,他和几个同事已经到了安全的地方,却发现杨明不见了。原来杨明看到涵洞周围有些人没发现什么异常。跑了几米后,他回头提醒他们,他再也不会跑出去了。事件发生地的何瑶也是如此。

7月29日以来,何瑶、杨明一直坚守在应急救援第一线。

“胖胖的,憨厚的,一个很踏实的年轻人,从来不说工作苦,工作累。”西昌电力段防汛办公室主任陈欣这样形容何瑶。姚平在技术部负责防洪和降雨。同事需要帮忙做一些检修数据或者其他工作时,他总是放下工作,热情地帮忙,从不抱怨。

现在,何瑶在同事手机里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躺在工地上累得睡着了。作为汉源桥路车间南二岗桥路养护区工长,杨明因现场情况紧急,只能在夜间与家人和其他工人取得联系。连续的手术让他声音嘶哑,但他还是坚持带感冒药去急救现场。

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何瑶没有犹豫,杨明没有犹豫,而这群铁路人也没有犹豫。在人们一个接一个撤离到安全地带后,铁路人逆行,向他们知道自己易受攻击的山坡走去。

“我们就是看到这里雨停了,然后水就清了,也就是没有沙子和石头,基本没有水了,然后就开始作业了。”参与最后两次救援的西昌电力段工长陈坤回忆,只要条件允许,救援人员都会抓紧时间进行边坡稳定和清淤工作。“累了可以在灯旁边打个盹,把衣服穿上,借着灯的温度把鞋子稍微擦干。疏浚作业时间超过10小时。”他们汗流浃背,昏昏欲睡,但他们心里知道,他们要修复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是大凉山人民的重要支撑。

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它是初心的力量。从千军万马筑路大军在大凉山大地上洒热血的时候起,成昆铁路一代代人就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着“坚持”的信念,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他们坚持这一事业的初心。7月29日,第一次泥石流掩埋铁路后,成都局集团公司员工第一时间驾驶十几辆轨道车辆,深入危机四伏的核心灾区,将沿线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

这是使命的召唤。成昆铁路是建在“禁道”上的人生之路。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害。正是在这样艰难险恶的条件下,一代代铁路人肩负着“管山斗水,保畅通”的使命,守护着这座大凉山的发展动脉。

这一次,仍然是“为人民”的最初方针;这一次,依然是“保畅通”的使命召唤。

愿英雄们平安归来!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ximenweb.com/10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2月9日 下午8:59
下一篇 2022年2月9日 下午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