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大四大才子”陈海春陈没有朱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中部大四大才子”陈海春陈没有朱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2015年6月13日18时09分,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原党委书记、院长朱因病医治无效,在附属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1916~2015)。6月1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朱老师的第二位研究生教授。他刚从重庆出差回到武汉。6月13日,得知导师在外地去世,他非常难过。

陈海春,59岁,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力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华科,他们与刘克明、姚国华、尹平并称“华中四大才子”。

“我是1976年12月12日来到华中工学院的。朱是我们的院长兼党委书记。在开幕式上,他威严地坐着,与侃侃交谈,我被他深深吸引了。”这是第一次见到朱先生。然而,直到1987年,在经历了当老师的班生、留校辅导员和《高等教育研究》主编的历程后,才第一次上了朱先生指导的研究生班,与他面对面地坐在一起。

“不忘挖井人,没有朱校长,就没有今天的我。”陈海春感谢了老校长八次。“当时我是从一个背着破书包的知青来到这所学校的。他是我今天最感激的人。他不仅是我的导师,也是我的老领导。王老师的思维方式‘看大势,懂大局,知己事’,‘敢于竞争,善于转型’,都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影响。”

“从1953年到1984年,朱先生把他的大半生都献给了这所学校。他真的把学校当主人了。”陈海春说,朱在主管学校工作时,完成了华中工学院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界著名的三个“转变”:从纯粹的工学院转变为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基本上只是从事教学来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研究中心;基本上只有本科教育向博士、硕士、本科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教育转变。“朱老师改变学校的时候,也改变了我,所以我太感谢他了。”

当回忆起他的老师时,陈海春想起以前学校里有一棵树倒了。朱先生路过时给学校的总务办公室打了个电话。第二天,朱先生看到树还没有被吊起来,非常生气,又打电话到总务处。有人说,陈海春老师的工作就像“往脚上钉一颗钉子”,“哪怕是往脚上钉一颗钉子,也绝不懈怠,坚持理想,敢于担当”。

“那个政客去了之后,在舆论的流言蜚语中,一个人离开这个地方之后,别人说他的好话,饭后还很佩服他。朱就属于这样的人。”武汉交通科技学院总工程师夏勇在陈海春的微博上评论时也想起了一件事。“在华工学习生活了近40年,我忘不了发生在华工二楼北通道的一件小事。九思总统的汽车通过南门2出去工作,在通道边看到了牛粪,所以他指派及时处理。但他没想到,中午回到学校,烈日炎炎,牛粪依旧。九思总统立即下车,指示随行人员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九思校长严谨的学校管理风格给我留下了当时学生时代的难忘记忆。”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ximenweb.com/11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2月19日 下午12:42
下一篇 2022年2月19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