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协调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有学上”到“上好学”这个民生问题。过去五年,全市新增学前、义务教育学位23.5万个,各县(市、区)全部完成教育“创现”。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吴川市中山中心小学。 记者 张锋锋 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经开区第五中学优美的校园。记者 刘冀城 摄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落实到位

我市将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不足问题作为一项民生重点事项来抓,每年都把学位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新增市区义务教育学位4.7万个,市区学位紧张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在此基础上,2021年,我市继续投入资金3.3亿元建设7个项目,分别是:赤坎区市第七中学振兴校区新建项目;霞山区市二十七小学、市二十一中学扩建项目;麻章区桃源里花园配建学校;坡头区南调中学扩建项目;经开区十四小学新建项目、区国际邮轮港项目配建第五中学。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并同步交付投入使用,共计新增学位10615个,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

我市严格执行《湛江市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管理办法》,全面监管新建住宅小区和“三旧”改造项目配建中小学及幼儿园工作。2018年以来,我市新建住宅小区及“三旧”改造项目共配建学校37所(中小学校15所、幼儿园22所)。其中,3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已动工建设,1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已完工交付使用,共新增学位13795个;其余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正在开展前期筹建工作。所有配建项目均严格落实“三同步”政策,验收合格后无偿交付属地政府用于公办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经开区第四小学学生在上课。记者 刘冀城 摄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解决师资力量地域不平衡问题,我市大力推动“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城市乡村齐发力,实现优质师资共享,走出了一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新路子。

我市中小学“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实施工作被市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列为2021年重点建议,以音乐、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英语等乡村薄弱学科为抓手,全力推进“一体化课堂”实验,现已完成了全市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一体化课堂”的实验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86所实验学校,其中主讲端学校22所,助讲端学校64所,每个县(市、区)至少1所主讲端和4所助讲端学校,“一体化”课堂布局覆盖了全市。

为织宽织密“一体化”课堂布局网络,我市努力探索“专递课堂”“一校带多校”的“1+N”模式,上课参与学校最多达“1+350”,广大师生以网络互动课堂或点击链接参与的形式同学共进,两期36节专递课堂直播数据约为18万人次。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开不出、开不足课程的问题,提高了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

“双减”是今年教育工作的热词,政策落地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期开展培训,周一至周五晚上补课时间不得超过20:30的规定要求。此外,加大对无证培训机构的查处整治力度,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扎实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市教育局修改制定了《湛江市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和《湛江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二十三条》,同时要求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对违规违纪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情节严重的,相关部门要责令其停止招生、吊销其办学许可证,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我市有序推进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即“营改非”),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数量。此外,通过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转型非学科类培训、资金监管等途径快速压减数量。

为防范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我市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先培训后收费或一课一收费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市十七中足球场。 记者 欧阳泽 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市七中新校区,学生们在跳绳。记者 刘冀城 摄

减轻作业负担 开展课后服务

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湛江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实施方案的通知》,统筹处理好考试与作业的关系。 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作业监管与考核机制,组织各学科开展“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主题研讨活动,加强“双减”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探索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各县(市、区)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多数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过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各年级考试的次数和形式,优化考试内容,合理运用考试结果,不按考试成绩对班级、学生进行排名,不将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解决了家长急难愁盼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市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中,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还通过第三方提供的课后特色托管服务,围绕学生兴趣培养、特长发展,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拓展训练等活动,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湛江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学生们在检查视力。记者 刘冀城 摄

促进教师教研教学能力提升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通过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方式,使教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我市不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制定了教研员专业成长阶段性培养规划、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支持教研员参加国内外调研、交流与合作;鼓励教研员组建团队,深入研究,加快培育优秀教育教学教研成果,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教研员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今年的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我市普通中小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19个。获一等奖人数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第7,超越部分珠三角地市,继续稳居粤东粤西粤北首位。其中初中物理和高中通用技术两个学科获得了全省一等奖的第一名。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ximenweb.com/9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12月28日 上午11:39
下一篇 2021年12月28日 下午2:36

相关推荐